白芨為蘭科植物,以干燥塊莖入藥,止血效果極好,有極強的凝血的作用。
白芨適應能力較強,海拔200米至3500米均能生長。對土壤要求不是很嚴格,但以中性或偏弱酸性土壤為佳。
一、選地整地
白芨喜溫暖、濕潤的氣候環境,栽種時應選擇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含腐殖質的沙壤土。土壤排水良好很關鍵,因為白芨怕澇,如果土質排水不好,白芨極易遭受根腐病。栽種地選擇好后,深翻土壤20cm以上,然后每畝撒入農家肥1000公斤以上或有機肥300公斤以上及均衡性復合肥50公斤作為底肥。底肥施入后用工具將底肥和土壤攪拌均勻,土壤耙細整平,作成寬1.2米至1.3米的廂面(廂面一定要順著坡勢,這樣有利于雨季排水),廂面高20cm以上,廂與廂的距離為30cm左右(距離以一個成年人能自如行走為宜,這樣方便后續田間管理)。
二、栽種
白芨栽種,根據苗子及塊莖的大小,一般株距為20cm至25cm,行距為25cm至30cm。如果整地時沒有施底肥,可以在栽種挖穴時將底肥施入穴內,這時施入的量為每畝農家肥200公斤左右或有機肥100公斤左右及復合肥30公斤左右。施入后和土拌勻,然后在栽種白芨,避免白芨的根莖直接和肥料接觸。栽種后如果沒有下雨,一定需澆定根水。白芨是喜陰涼作物,如果在5月至9月份栽種時,如果不是栽種在有遮陽的環境中,栽后一定要搭遮陽網,否則會影響長勢。
三、田間管理
1、澆水白芨是怕澇作物,土壤濕度長期在75%以上,白芨極易受病菌侵害。但如果濕度在20%以下時需適當的澆水。
2、除草白芨要做好除草工作,特別是不大的苗子及根莖剛出苗時,雜草會對白芨生長影響嚴重。因此最好做到見草就除,而且最好人工拔草。除草后要結合白芨的生長狀況以及土壤的疏松情況,及時中耕松土,不管是中耕還是除草,一定要淺鋤,以免傷害到根系。
白芨有專用除草劑,但以下兩種情況切勿施用:①、剛栽下去的苗子在還沒長出新根莖前;②、白芨剛長新莖葉時。專用除草劑只對剛長出的嫩草有效,對已經長出4片真葉以上的雜草效果甚微。在這里,仁壽創新農業開發有限公司溫馨提示,專用除草劑慎用,先期只能少量的試用,效果好方能大面積的施用。
3、施肥白芨是喜肥作物,除栽種時下足底肥外,另外一年至少還需追肥4次。第一次在春季出苗時,以含氮量高肥料為主;第二次在6月初,可追足量的含氮磷鉀均衡肥料,以提高白芨耐高溫高濕氣候的能力;第三次在9月份,這時氣溫下降,白芨又進入一個生長旺季,可以施高氮鉀的肥料;第四次在11至12月份白芨倒苗后,這時施磷鉀肥,提高白芨耐寒的能力并為第二年春季出苗作好準備。
四、病蟲害管理
1、病害白芨病害重在預防。
(1)、根腐病多發生在多雨高溫季節及不正確的澆水。防治:控水排澇,若發病用“多菌靈”和“根腐靈”一起兌水配成500倍液澆灌根窩,連續澆灌3次,每隔一個星期澆灌一次。
(2)、葉斑灰霉。憾嘣6月至9月高溫高濕季節發生。防治:排澇防水,用65%甲霉靈1000倍噴施,連續噴施3至4次,每隔一個星期噴施一次。
2、蟲害
地老虎:也叫土蠶。發現可人工捕殺或用毒辛顆粒撒在白芨根部或用高氯甲維鹽溶液澆灌根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