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全國售后熱線:15378341443
028-36333098
郵箱:2770021511@qq.com
地址:四川。ㄌ旄聟^)仁壽縣南壇路二段 266號
|
|
|
 |
|
|
|
|
|
白芨種植技術 |
|
|
相關熱詞搜索:白芨種植技術 白芨種植 白芨價格
|
|
|
發布時間:2018-08-06 15:15:53 閱讀: |
|
|

白芨種植技術
白芨又名連及草、甘根、白給、箬蘭、朱蘭、紫蘭、紫蕙、百笠。
是蘭科多年生草本球根植物(塊根),植株高18-60厘米。主要分布在中國、日本以及緬甸北部。主要花期在春季,但依各地氣候之不同,晚冬至夏初都可能開花。
白芨花有紫紅、白、藍、黃和粉等色,可盆栽室內觀賞,亦可點綴于較為蔭蔽的花臺、花境或庭院一角。
生長習性
喜溫暖、陰濕的環境,如野生山谷林下處。稍耐寒,長江中下游地區能露地栽培。耐陰性強,忌強光直射,夏季高溫干旱時葉片容易枯黃。宜排水良好含腐殖質多的沙壤土
分布情況
白芨原產中國,廣布于長江流域各省。產自陜西南部、連云港、南通、南京、句容、宜興、溧陽、上海、甘肅東南部、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和貴州。
栽培技術
繁殖采用塊莖繁殖。
選種與種栽貯藏:在 9 -10 月收獲時,選當年生具有老稈和嫩芽的塊莖作種栽。南方宜隨挖隨栽;北方,將種栽貯藏至翌春栽種。貯藏方法:白芨塊莖挖回后置通風干燥處晾數日。然后,將 1 份種莖與 2-3 倍的清潔稍干的細河砂混合貯藏于通風、陰涼、干燥的屋內一角。少數種莖可與細砂混合后裝入木箱內貯藏。箱頂不要加蓋,并注意經常檢查,發現霉變及時處理。
1. 選地整地選擇土層深厚、肥沃疏松、排水良好、富含腐殖質的砂質壤土以及陰濕的地塊種植。前作收獲后,翻耕土壤 20 厘米以上,每畝施入腐熟廄肥或堆肥 1500-2000 公斤,翻入土中作基肥。于栽種前,再淺耕 1 次,然后整細耙平,作成寬 1.3 米的高畦栽種。
2. 栽種長江以南地區多于 9-10 月秋栽; 西北地區宜于 3-4 月春栽。秋栽,選當年生,具嫩芽的塊莖分切成小塊,每塊需有芽 1-2 個。 然后, 按行距 33 厘米,株距 23-25 厘米,挖深 10-13 厘米的穴,摟平穴底,每穴栽入種莖 3 塊。栽時,將芽嘴向上, 呈三角形錯開,平擺于穴底。栽后,覆細肥土或火土灰,澆 1 次稀薄人畜糞水,蓋土與畦面平齊。
田間管理
1. 中耕除草一般每年除草 4 次。第 1 次于 4 月齊苗后;第 2 次在 6 月旺盛生長時,因此時雜草滋長快,白芨幼苗又矮小,要及時除盡雜草,避免草荒。 第 3 次于 8-9 月;第 4 次結合收獲間作物摟松畦面, 鏟除雜草。每次中耕宜淺,避免傷根。
2. 追肥白芨喜肥,生育期間, 每半個月追施 1 次稀薄的人畜糞水,每畝 1500-2000 公斤。 8-9 月追以稍濃的液肥,亦可施用過磷酸鈣與堆肥混合漚制 后,撒施于畦面,結合第 3 次中耕除草, 蓋土壓入畦內。
3. 排灌水白芨喜陰濕,栽培地要經常保持濕潤,遇天旱及時澆水。 7-9 月早晚各澆 1 次水。 白芨又怕澇,雨季或每次大雨后要及時疏溝排除多余的積水,避免腐根。
4. 間作白芨生長慢,栽培年限較長,可于頭兩年在行間間種青菜、蘿卜等短期作物,以充分利用土地,增加收益。
采收加工
1. 采收白芨栽種后,于第 4 年 10 月當莖葉黃枯時采收。此時,地下塊莖已長成 8-12 個, 相當擁擠,過遲采收,生長不良。采挖時,先清除地上殘莖枯葉,然后用二齒耙小心挖取塊莖抖去泥土,運回加工。
2. 加工將塊莖單個摘下,不去須根, 先選留具老桿的塊莖作種栽。然后,剪去莖桿,放入籮筐內,置清水中浸泡 1 小時后,用足踩去粗皮, 洗凈泥土投入沸水中煮 5-10 分鐘,至塊莖內無白心時, 撈出曬干。若遇陰雨天可炕干? 5-6 小時,待表皮干硬后,再用硫黃熏蒸 12 小時,每 100 公斤鮮塊莖,用硫黃 0.2公斤,熏透心后取出炕至全干。硫黃熏蒸后, 白芨下霉變,不蟲蛀,且色澤潔白透明。然后,放入籮筐內來回撞擊,去凈粗皮與須根,篩去灰渣即成
白芨價格和效益分析
1生產成本(每12000元/畝)
三年采收;每畝種莖240元/公斤(50公斤)12000元 肥料300元 農藥100元勞力及其它開支:500元農具、材料、燃料等費用:200元
2畝產值
畝產值300公斤 單價580元=174000元
3利潤
畝產值174000元—13100元=160900元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