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術高產栽培技術
(仁壽創新農業開發有限公司)
白術為菊科類植物,以根狀莖入藥,切片生用或炒用。白術性喜涼爽氣候怕高溫高濕。對土壤要求不嚴格,以排水良好的砂質壤土為好,而不宜在洼地、鹽堿地種植。
生長習性
白術喜涼爽氣候,怕高溫高濕,忌連作。 在氣溫30℃以下時,植株生點速度隨氣溫升高而加快,如氣溫升至30℃以上時生長受到抑制,而地下部的生長以26~28℃為最適宜。白術較能耐寒,對土壤水分要求不嚴格,但以排水良好、土層深厚的微酸、微堿及輕黏土為宜。以排水良好的沙質壤土為好,而不宜在低洼地種植。
育苗地最好選用坡度小于15~20度的陰坡生荒地或撂荒地,以較瘠薄的地為好,過肥的地白術苗枝葉過于柔嫩,抗病力減弱。種子在15℃以上開始萌芽,25~30℃生長較好,忌重茬,前茬以禾本科植物較好,不可與花生、元參、山藥、瓜類等作物連作,以防病害感染
選地整地
白術前作以禾本科作物為好,或選擇生荒地或停種白術4年以上的地亦可。翻土9~12cm,不宜過深,整平,除去粗石子,做75cm寬畦備用。
播種與繁殖
(1)4月中、下旬播種,條播每畝用種子4~5kg,撒播每畝用種子5~7.5kg。播種前選擇子粒飽滿的種子,與砂土混合播入田間(干旱地區宜先將種子在溫水中浸泡24小時)。條播按行距15cm,播幅6~9cm,開3~4.5cm淺溝(溝底要平,使出苗一致),播種后覆土3cm,稍壓,使種子與土壤緊密結合。在出苗前土壤應保持足夠溫度,一般澆2~3次水可出苗。
(2)幼苗出土后,要及時拔草間苗,間去密生苗和病弱苗。苗高4.5~6cm時,可按株距6~9cm定苗。苗期追肥1~2次,以有機糞尿為好,用量不宜過多;干旱時適當澆水或在行間鋪草防旱。
(3)9月中、下旬至11月上旬開始挖取白術種栽,去除莖葉和須根(注意勿傷主根和根狀莖表皮),陰干3-4天,選擇干燥陰涼的地方進行貯存。先鋪3cm厚的砂,再鋪一層術栽(厚9~12cm),然后再鋪一層砂、一層術栽。堆至30cm左右高時,在堆放的中央插幾束草以利通風,上面蓋層干濕適中的砂或土。冬季嚴寒時,應蓋草保溫。術栽貯藏期間,每隔7-9天需檢查一次,發現病栽應及時挑出,以免引起腐爛。
栽植
12月初開始栽植。要注意挑選生長健壯、根群發達、頂端芽頭飽滿、表嫩柔嫩、頂端細長、尾部圓大的種栽做繁殖材料;而術栽畸形,頂部莖桿木質化,主根粗長,側根稀少者栽后生長不良。栽植按行株距24×12cm或18×12cm下栽,深度6~9cm(以埋著術栽,上有3cm土為度),密度每畝10000~12000株,種栽量每畝90kg左右。
中耕除草
要勤除草,淺松土,原則上做到田無雜草,土不板結。雨后露水未干時不能除草,否則容易感染病害。
合理施肥
在白術栽培中,藥農總結有“施足基肥,早施草肥,重施追肥”的生產經驗。一般基肥每畝需施入有機肥500~1000kg,過磷酸鈣25~35kg;5月上旬苗基本出齊時,施稀薄人糞尿1次,每畝500kg;結果前后是白術整個生育期吸肥力最強,生長發育最快,地下根狀莖膨大最迅速的時期,一般在盛花期每畝施有機肥1000kg,復合磷肥30kg。
澆水排水
白術喜干燥,特別是前期溫度高會發病,田間積水易死苗,要注意挖溝,理溝,雨后及時排水。8月下旬根狀莖膨大明顯,需要一定水分,如久旱需適當澆水,保持田間濕潤 ,不然會影響產量。
摘除花蕾
為了使養分集中供應根狀莖生長,除留種植株每株留5~6個花蕾外,其余都要適時摘除。一般在7月中旬~8月上旬分2~3次摘除,摘蕾時,一手捏莖,一手摘蕾,需盡量保留小葉,不搖動植株根部。摘蕾應選晴天進行,雨天摘蕾,傷口浸水易引起病害。
四川天麻種植--四川重樓種植--四川白芨種植--四川射干種植--四川白術種植--四川旱半夏種植--四川川佛手種植--四川鐵皮石斛種植種植
|